舍小家顾大家、坚守岗位显忠诚——记服务保障处处长 孟庆福
孟庆福,男,汉族,中共党员,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历。1972年12月出生,1990年3月参加工作,1992年3月入党,现任云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服务保障处处长。
服务保障岗位,事无巨细,芝麻粒大的问题就可能被放大成个大西瓜,岗位的特殊性决定了岗位的敏感性,必须做到万无一失、滴水不漏。这个道理,孟庆福从工作的第一天起就记在心底。正因为如此,在服务保障处工作十多年来,特别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孟庆福把确保省级机关高效规范运转、为疫情防控打造“最稳定的大后方”,作为检验初心使命的最直接平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人的忠诚干净担当。
实干有成——“服务保障体现的是能力水平,折射的是责任担当”
孟庆福经常说:“服务保障体现的是能力水平,折射的是责任担当,自己从一名农家子弟成长为处级干部,靠的是党和组织的培养。对党忠诚,就是要把工作当事业干,把每一项任务都做到极致。”服务保障工作,不出差错就是出彩,一出差错就意味着全盘皆输。服务保障处平均每年保障就餐25000余人次,要保证人人满意、餐餐满意,孟庆福每天都需提着一口气。为了确保采买蔬菜的新鲜度,作为处长,孟庆福每天都要赶在饭菜下锅前进行检查,等晚餐结束,锅碗瓢盆归置到位后才离开。最早一个来,最晚一个走,这是孟庆福的工作常态。大项活动的后勤保障标准高、要求严,孟庆福先后参与了南博会、省党代会、每年的省委全会、“两会”等40余次全省重大活动任务的后勤服务保障工作,每次都能够做到规范有序、细致周到,真正做到了工作零差错、零失误,受到省领导和参会人员的一致好评。
“服务保障稳,则省级机关稳。服务保障工作,虽然没有处在和病毒作战的最前线,但也是打赢这场“战争”的“后方指挥所”,影响全省、关乎全局。岗位就是战位,不管在那里,永远都要保持战士冲锋的姿态”。朴素的话语,诠释着孟庆福同志——一名军转干部的责任和担当。
从1月23日至今,当大部分人沉浸在过“春节”的喜庆之中,准备与家人团团圆圆“过大年”的时候,孟庆福一直坚守在服务保障工作的岗位上奔波劳碌,坚持实字当先、细字为基,带头落实《云南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20条措施》,立足于早、立足于防,坚持早安排、早部署、早行动、早防范,第一时间带领各服务保障区域工作人员研究制定疫情期间重点部位服务保障方案、服务保障人员疫情防控期间管理办法等,严格要求干部职工全面做好个人防护,落实“零报告、日报告”制度,全面摸排服务保障工作人员共126人外出和健康状况。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结合服务保障工作区域多、任务分散的实际,孟庆福同志及时组织重点服务保障区域一线工作人员管理,在做好健康状况排查的同时,实行集中居住、统一管理、封闭服务,并带领处室其他干部,采取轮流值班的方式,每天晚上对各个服务保障点人员留宿情况进行定时不定时检查,确保服务保障工作人员与外界绝对隔离。因工作需要采购的物资,指定专人负责采购到指定地点存放。确保一线服务保障人员的绝对安全,坚决阻断疫情输入风险和渠道。
认真抓好所属人员防控的同时,孟庆福同志还积极协调省疾控中心帮助和指导消毒,协调社区建立联动机制,把单位治理与属地治理结合起来,按照网格化管理要求,对省委1号院、桂园小区等重要住宅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对各小区住户实施地毯式排查,做到了入户排查、重点群体监控“两个全覆盖”,筑牢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第一道防线”。在各服务保障区域每天定时进行全面清洁消毒,增设废弃口罩专用回收箱并定时定点消杀清运,在洗手间配备洗手消毒液,对相关设施设备进行检修、更换和清洗。
疫情防控期间,孟庆福同志一直身先士卒,他每天跑遍所负责的多个服务保障工作区域,督促检查疫情防控工作,向值班人员及时传达上级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相关要求和部署、全国疫情防控进展情况等,他每到一个服务区域,都要手把手教工作人员如何佩戴口罩、如何调配使用消毒液等防护工作。
因为长期从事服务保障工作,家人已经习惯了他每天早出晚归、不能接送孩子上下学、不能参加孩子的家长会,也习惯了他没有节假日的概念。在当前全国上下众志成城,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时刻,他正确处理好“忠孝不能两全”的关系,毅然将对组织的“忠”放在前面,他一次又一次放下了在心里反复斟酌多次准备春节假期要为久病卧床、年近百岁的奶奶送去几盒药的念头,把对亲人深深的思念之情、转化为疫情防控的坚决行动,践行着“疫情一日不除、共产党员一日不退”的铮铮誓言。
甘于奉献——“转业不能转初心,退役不能褪本色”
在部队时,孟庆福一直在后勤部门工作,在其位谋其政,孟庆福认为,螺丝钉精神永远不过时,军人品质永远不能丢。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转业不能转初心,退役不能褪本色”。
转业到地方后,孟庆福积极转变角色,坚持“岗位就是战位”的信条,保持“归零”心态,把军人身上那股敢啃硬骨头、善打攻坚战的精神拿出来,食材采购不会,学!日常监管不会,钻!只要能胜任本职工作,孟庆福都逼着自己硬着头皮往前冲。与此同时,作为处里的“领头羊”,他还认真严格组织所属干部职工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谁要蒙混过关,休想。
2016年,母亲被查出癌症,出身农家子弟的孟庆福抓了瞎,联系医院,手术,这些都瞒着领导和同事进行——他是一个最怕给组织添麻烦的人。白天上班不能耽搁,只能晚上换下媳妇来陪护。那段时间,孟庆福明显苍老了,即便这样,服务保障工作不断、标准不降,丝毫没有出一点问题。
以前在部队,孟庆福就没有陪家人吃过年夜饭,转业到了地方,家人本来以为终于可以团圆了,没想到依然如故。每年除夕,孟庆福确保每一名值班人员吃好饭之后,还要陪值班的厨师一道吃了年夜饭才赶回家,这个时候,午夜的钟声往往早就响过了。
“习惯了”。不仅孟庆福经常这么说,他的家人也这么说,他们习惯了孟庆福早出晚归,习惯了他不能接送孩子上学,习惯了他不能参加孩子的家长会,也习惯了他没有节假日的概念,难怪爱人陈洁嗔笑说:“老孟这个人啊,唯一的生活情调就是工作情调,单位就是他的家。”
廉洁自律——“管钱管物首先要管好自己”
孟庆福把“管钱管物首先要管好自己”作为座右铭,他始终认为,只要自己不搞特殊,再特殊的岗位也不怕敏感。既然组织把自己放在了这个岗位,20岁入了党的孟庆福上任之初,就给自己立了规矩:一要对得起组织的信任,二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因此,他始终保持慎独、慎微、慎初的态度,按章办事、谨言慎行,从不私自处理公家一粒米、一滴油,从不单独与供货商见面,从不指定供货商采购,从不接受供货商宴请,从不安排亲朋好友向自己管辖的餐厅供货、到管辖的餐厅工作。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在一言一行、一点一滴中,孟庆福用行动维护了党员身份、擦亮了党员“名片”。
2017年,孟庆福老家的舅舅专程来昆明找到他,说是听说外甥在省城当了官,让他帮忙解决大学刚毕业的孙子的工作。按情理,这不是个大事,管理局下属很多单位,有很多岗位都需要这样年轻有文化的职工,孟庆福在这样的岗位,找局领导说说情,按程序规范来办,事情也许能解决。但孟庆福思来想去还是没有答应,因为他受不了背后的说三道四,当兵出身的他顶天立地,坚决不能让人戳了脊梁骨。舅舅一家就这样和他闹掰了,身患重病的母亲对他也有了成见。望着紧张的亲戚关系,孟庆福心里其实不好受,自己贴钱给老家人买了不少东西赔礼道歉,反复讲道理,最终取得了家人理解。
服务保障处最敏感的事是物品采购,供货商为了利益不择手段,曾有供货商因提出抬高价格返回扣而遭到了孟庆福断然拒绝后,四处散布不实不良言论混淆视听,但孟庆福从未害过怕、低过头、服过软,在他眼里,得罪谁也不能得罪职责,对不起谁也不能对不起党组织交给的这个岗位,“党性讲的再多,不如用好自己手中该用的权,站好自己该站的岗。”孟庆福如是说。在他的努力下,就餐满意度连年保持在95%以上,孟庆福觉得,处在这个岗位,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