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实“六个坚持”,西双版纳州奋力开创机关事务工作新局面!
西双版纳州机关事务管理局以强化干部作风建设为切入点,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关事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及州委、州政府的工作要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主线,坚持政治建设、能力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一体推进,不断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和管理效能,着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在新征程上展现新面貌、创造新业绩、实现新作为。
坚持党的领导,持续加强政治建设
近年来,州机关事务局以服务保障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为第一要务,围绕“强本领、提素质、改作风、优环境”这一主线,不断强化机关事务部门政治机关意识,善于从政治上分析问题、看清本质,从政治上解决问题、抓住根本,在讲政治上落实落细、见行见效。
以理论武装为“基本点”。州机关事务局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不断提高“政治三力”,确保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让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成为机关事务工作者的鲜明政治品格。坚持贯彻落实好“第一议题”制度,通过党组(扩大)会、理论学习中心组、党支部和机关事务大讲堂等方式,引导全局上下以学习立标、学习建业、学习铸魂,切实以政治理论学习淬炼政治机关意识、增强履职能力为主线,推动学习成果落实到业务工作方方面面,实现机关事务工作新突破。截至目前,开展机关事务大讲堂学习6次。
以支部建设为“坐标点”。始终以党建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实施、同检查、同考核为核心,通过讲好“专题党课”、开好组织生活会、过好“党员政治生日”、重温入党誓词等形式多样的党性教育活动,做到“党建阵地、党建文化墙、机关事务文化”有机融合,激发干事创业热情,提升党员党性修养,塑造机关事务工作人员的良好形象。
以“头雁”效应促党建。为进一步优化机关办公环境,提升服务水平,让智慧大院建设和绿美机关建设成果提质增效,局党组主要领导主动深入州四大机关办公室机关支部交流座谈、建群沟通。与此同时,局党组主要领导带队赴勐海县纳京村开展“送党课进基层”主题党日活动,确保基层党课“瞄精准、对胃口、到心坎、聚民心”。
以抓好“勤廉作风”为关键点。始终把党性教育作为“清醒剂”、把党纪教育作为“防腐剂”、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营养剂”。以景洪市健康证“办证难”以案促改专题会、“躺平式”干部专项整治等活动为契机,结合年度工作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通过调研考察,先后上报了公车、公房、公务接待监督,后勤保障方面的调研报告,围绕这几个方面存在的难点问题,积极破局突围,健全工作机制,出台一批工作制度,为科学、高效、有序开展机关事务各项工作提供遵循,进一步夯实机关事务管理基础。
坚持固本强基,强化机关事务队伍建设
树立专业思维、强化专业素养、磨炼专业技能,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努力打造高素质机关事务行政管理、专业技术、企业经营、工勤技能“四支队伍”,形成人尽其才、各得其所的发展态势,进一步提升全州机关事务系统干部职工的荣誉感、归属感、获得感。
科学谋划人才强局“先手棋”。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科学谋划全局人才工作的总体目标和布局。始终聚焦履职能力增强、突出管理和实干并重。局党组主要领导赴上海参加2023年省院省校合作——云南省机关事务高质量发展“带头人”上海交通大学培训班,借鉴上海经验,看到优势,找准不足,以高点定位、解决问题、创新举措等方式推动重点工作出成效、有亮点。自2021年以来,全州共38人参加国管局举办的公共机构节能管理远程培训班,并获得清华大学终身教育处统一颁发的学习证书。
加快设置中青年干部成长“快车道”。培养选拔一批忠诚干净担当的优秀年轻干部,构建起全局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干部人才梯队。先后选送2名年轻干部赴州委、州政府跟班学习并跟踪随访;选派1名“90后”干部到勐海县勐海镇挂职;1名党员干部担任勐海县勐阿镇纳京村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组织2名年轻干部开展为期3个月的挂职交流;向组织推荐2名同志参加中青班学习;推荐1名“80后”干部拟赴上海机关事务部门交流学习。
精准抓好考核“发力点”。以干部岗位职责和所承担工作任务为依据,结合德、能、勤、绩、廉日常表现,科学建立共性指标、个性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制定《西双版纳州机关事务管理局机关干部平时考核工作方案》,每季度针对公务员开展一次考核测评,健全公务员平时考核制度,规范局机关干部平时考核工作,并将考核结果与领导干部职务职级晋升挂钩。2020年晋升1名副科级;2021年晋升职级人员4名(四级调研1名、一级主任科员2名、四级主任科员1名);2022年任命下属事业单位主任1名,晋升副主任1名;2023年晋升科长1名,调入公务员1名。
坚持集中统一,抓紧抓实“两化”建设
以思想教育为基础,教育引导全局干部职工转思想、换观念,机关事务工作由“领导抓”向“我要抓”转变,逐步引导干部职工树牢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形成两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管理理念。
加快推进办公用房信息化管理。坚持“互联网+机关事务”的思路,创新管理,以全省办公用房“一张网”建设为契机,深入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实现办公用房管理信息化。根据2023年内管理系统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的要求,州机关事务管理局申请安排办公用房信息化系统建设资金,完成系统建设项目各项工作。同时,摸清各党政机关当前办公用房详细使用情况,坚决按照每个房间必测、精确到人、绘制图纸、核清面积、录入系统的原则,摸清家底,实现省、州、市(县)三级办公用房信息数据上下一体、互联互通,形成完备的房籍档案,最终实现信息化动态管理。
加快机关事务标准化和信息化的融合程度。梳理机关事务管理部门业务领域标准化范围和内容,提升机关事务信息系统平台功能,实现功能和业务内容的配套。借助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知识库系统等技术手段建立机关事务智能决策系统,进一步优化信息化发展平台,编制数据规范标准,优化信息化系统平台发展功能,以信息化为手段,制定业务标准,推动机关事务标准化建设。选取公务用车综合服务保障平台信息化标准化建设为创建内容。围绕州级公务用车综合保障服务平台中的公务用车监督管理、综合执法车辆管理、公务用车综合管理信息、保留车辆及托管车辆服务、社会租赁车辆服务五大板块的管理和使用,通过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信息化平台监督、管理、使用效率,有效实现“两化融合”,充分发挥平台各模块的使用功能,规范全州公务用车的监管和使用。
机关后勤服务标准化管理更加规范。推进“大物业”管理,探索后勤服务保障“大物业”“大整合”改革,全力推进政府购买后勤服务管理,整合州机关办公区保洁、保安、绿化、会务等后勤服务管理,由1家后勤服务公司统一承接、统一服务,形成资源共享,标准统一、质量统一的“集中统一管理”模式,资源配置模式更加集约高效。制定出台《西双版纳州州级机关购买后勤服务管理办法》《州机关办公区后勤服务管理规定(试行)》,进一步规范后勤服务工作流程,强化日常监管,实现机关后勤服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打造标准引领软环境。以“内练外培”为抓手,依托“业务大讲堂”、比武练兵等活动载体,按照“标准从一线来,到一线去”的工作思路,不断强化标准意识、提高服务标准,在全局上下逐步树立“让标准成为习惯,让习惯符合标准”的意识。改变过去管理靠经验、保障靠指示、服务靠管理的做法,机关事务精细管理、后勤服务精准保障水平实现提质增效。
坚持绿色理念,深化节能宣传教育
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的重要讲话精神,立足西双版纳州实际,聚焦绿色低碳发展目标,以节约型机关创建为抓手,发挥党政机关示范引领作用,把绿色发展、勤俭节约的理念贯穿到机关运行的各方面,贯穿到机关事务保障服务的全过程,着力降低机关运行成本,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动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向纵深发展。
聚焦“双碳”目标,践行“两山”理念,开创全州公共机构绿色低碳发展新局面。充分发挥直接服务党政机关领导和干部职工这个“关键少数”的优势条件,把做好“双碳”工作的思想引导和理念倡导工作贯穿到服务保障的全过程。同时,为引导各级公共机构提升能效管理能力,推进州机关单位生产办公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州机关事务局编制申报了《西双版纳州机关办公区“碳中和”示范区建设试点工程实施方案》,并于今年在州机关办公区实施“碳中和”示范建设项目,为进一步促进西双版纳州实现绿色发展夯实基础。
传播绿色节能环保新理念。紧紧围绕保障党政机关高效运转和节约型机关创建,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节约型机关建成率86.13%,完成省机关事务局下达的2022年创建比例70%以上的工作目标。同时,在公共机构节能、节水宣传周活动中发放节能宣传册、印制节能倡议书、悬挂节能宣传海报、设置节能宣传栏等形式展现节能工作魅力,促使广大干部职工及群众践行绿色低碳、厉行节约的环保理念。
督导检查促落实。通过采取重点抽查和现场检查的方式,对部分州级单位、县(市)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开展健康县城建设、节约型单位创建、无烟机关创建、生活垃圾分类和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工作推进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推动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县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精细管理降损耗。加强公共机构日常能耗巡查,紧盯中央空调、电子显示屏、电梯设施等高能耗设备使用,严格控制运行时长,推进节能技术改造,特别是对超标准、超负荷的用电设备进行改造升级。同时,倡导绿色办公,购置绿色节能产品、设备,从源头上、细节上节能降耗。
坚持改革创新,数字化赋能管理工作
智慧安防保安全。在州机关办公区南北门安装人脸识别系统,实现人脸识别“智慧化”,发挥出“火眼金睛”作用,通行效率提升近30%。在信息化安保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全面整合车辆道闸、人脸识别门禁、高清监控和陌生人识别等系统、建设北门安保调度亭,打造信息化“智慧安防”平台,发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作用,确保对州机关办公区全周期动态监控,为全州首脑机关的正常运转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
市场参与补短板。加快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进程,加大社会购买后勤服务力度,尊重市场规律,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机关后勤服务质量和水平,为推动构建新型政府、阳光政府、服务型政府贡献积极力量,通过与社会优质企业购买物业管理服务展开合作,放眼服务设计、合作准入、标准制定、过程监管、绩效评估等全生命周期,开展全局性、长期性和动态性的质量管理。同时,有步骤、有秩序地引进社会力量参与,让有能力的服务企业都可以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从而改变单一提供方式,建立起平等主体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为机关事务服务保障运行提供更为优质高效的资源配置和服务。
全链条严控餐饮服务成本。针对职工食堂,创新管理模式,建立分管领导负责制、中心人员负责制、厨师长定岗制、定期询价制等制度,严把“原料关、入口关”,严管食品加工全过程。适时开展烹饪营养培训,讲解营养基础知识、常见食物营养价值、控油、控盐技巧等内容。同时,把现有资源以最优结构组合起来,整合各部门食堂设施设备,减少制作场所设施设备的投入,通过统一配餐、统一标准、统一质量、统一配送,最大限度的惠及广大干部职工,减少干部职工通勤时间,促进干部职工进一步提高工作能效。
全方位优化空间配置。以开展“绿美机关”行动为抓手,遵循透空围栏能低尽低、能透尽透的原则,释放公共空间,展示绿美环境。重点整治办公区、院落、花园沟渠环境,坚持以绿为主的植物造景,乔、灌、花、草配置交相呼应,实现机关生态绿色有景色、和谐舒适有特色、共享安全有秩序、室内摆放有亮点、环境整洁有保障的“绿美机关”。
坚持以人为本,“主动”解决问题
立足机关事务管理职能,进一步提供多元化服务,聚焦办好“难事”、梳理“关键小事”、紧盯“身边事”“眼前事”,把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抓在实处、抓出实效,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变成“履职清单”,在践行为民服务中保障质量和高效。
全力破解“停车难”的问题。今年5月底,州机关事务局在推进信息化过程中,积极开发使用“智慧停车”,开放立体停车场、停车位200个,以“车位检测、智慧引导、掌上停车”实现便捷停车,并统筹原有停车位进行重新规划调整,对原有破损的地下停车场进行修缮提升,重新进行刷漆画线,更换锁具设施等。依托车辆停放规范化管理,全天候开展巡查,引导车辆有序进出、规范停放,确保办公区周围交通畅通,营造环境整洁、庭院美观、人车有序流动的办公环境。
扩展服务项目。为进一步从源头预防和遏制无证驾驶摩托车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和“涉摩”道路交通事故发生,主动与州公安局交警支队协商组织州机关办公区干部职工进行摩托车理论考试和驾驶技能考试。截至目前,共有85人参加报名考试,真正做到“全力为民办实事,件件小事暖心窝”。
打造“听民生”舒适区。积极协同信访、公安等相关部门,强化联动,压实责任,构建多元解纷大调解工作格局,推进社会治理方式不断创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促使群众的困难诉求及时得到解决,畅通信访举报渠道,不断掌握群众的“关心事、揪心事、烦心事”,积极引导群众依法有序反映合理诉求,在州机关办公区南门新建信访接待室,坚持每天值班制度,并在接待室安放舒适座椅、提供饮水设备,在进入接访前让信访群众歇歇脚、解解渴,将焦躁情绪降温,进而心平气和地反映问题,营造和谐顺畅的信访氛围。
整合资源助力乡村振兴。结合乡村振兴挂钩点实际,局党组制定的乡村振兴工作帮扶计划,建立了党支部共建计划,全局17名干部职工与88户脱贫户结对帮扶,建立定点帮扶结对联系卡,制定结对帮扶制度。主动对接州水利局加快乡村振兴挂钩点民生水利建设,协调5万元资金用于改善挂钩点人居饮水问题,并引导群众“自主管护、以水养水”的责任意识。协调爱心企业积极捐助水泥物资50吨,改善挂钩点乡村道路条件,有效解决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改变多年“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出行状况。
供稿:西双版纳州机关事务管理局